当前位置: 首页 > 山西要闻 > 学校体育陷入困境 让体育锻炼成为孩子的习惯

学校体育陷入困境 让体育锻炼成为孩子的习惯

2014年05月07日 10:16:08 来源:黄河新闻网 访问量:314

    5月8日,我市中考体育测试开始。伴随着考试的临近,体育成为很多初三学生以及家长最近挂在嘴边的话题。人们对体育的重视也明显提高:周围的中考生每天在小区积极锻炼;健身场馆里,多有专门进行针对性锻炼的学生;甚至很多教练打出了中考体育培训的招生广告。但是,面对着考什么练什么的热情,我们看到了教育功利化在体育锻炼中的渗透。我们无法回避,真正的体育离我们还很遥远。希望,经由应试体育的手段,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习惯。

    不能低估体育的意义

    “我认为,怎么强调体育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市教育局体卫处处长沈庆伟这样说。确实,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体育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内容。体育可以说是整个教育的基础。

    何况,体育带来的好处,绝不止于强身健体。参与体育运动,人们能学习到肢体协调运作的技巧,感受力量和意志如何更好地配合,学会冷静观察,还能从运动中感受压力和能量释放的快感。而且,通过集体类运动,让人学会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顽强意识,而这些正是一个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西方的教育体系里面,体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体育自古以来就是精英教育的核心,培养领袖的必修课。

    显然,教育部门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体育的课时大大增加,过去小学生每周两节体育课,如今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其他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体育课所占课时已经和数学课相当;体育被作为必考科目进入中考,而且分值不断增加,从30分增加到50分;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常态;去年开始,我市寒假作业中增加了体育作业。连续多年我市一直积极兴建标准化塑胶操场,到目前,全市80%以上的学生拥有了塑胶操场。可以说,为了让孩子们动起来,政府在努力采取各种办法。

    但是,现实却是中小学生的体质连续30年下降。学生的肺活量、耐力、爆发力、视力下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升高。为什么?

    生活方式改变:抱着平板电脑长大的一代不爱玩

    智能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喜欢上了面对屏幕就是感知天下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正在带来负面的问题。

    今年“五一”,市民李女士带着六岁的孩子和其他几个有着同样大小宝宝的家庭一起出游。她发现,五个六七岁的孩子“聚”在一起了,但并没有“玩”在一起。几乎每个家庭都带着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孩子们虽然在一起,但是也总是各自拿一个平板电脑玩游戏。“孩子们在电子产品面前根本没有自控力,他们能一口气玩一两个小时游戏。我们家没有这些产品,但是孩子跟着其他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六七岁本该是最活蹦乱跳的年龄,他们却都成了‘低头族’。”看着沉浸在“电子保姆”世界里的孩子们,她很忧虑,这样的孩子怎么办?

    她感慨道:“我们的童年是在院子里爬墙、上树、藏猫猫一天疯玩中度过的。可是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就一个人,缺少玩伴,缺少运动。即便大人想办法给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扎堆,可他们扎到一起还是习惯性地生活在电子产品中。难道,童年对这一代孩子来说就剩下对电子游戏的回忆?”

    而这就是现实,在城市生活的独生子女儿童,在家庭生活中显得越来越安静。在相对封闭的单元楼空间里,他们一方面缺少玩伴、另一方面也没有时间玩。他们的业余生活往往被写作业、学特长等事情占据。在学习之余,被分割成碎片的用分钟计算的时间里,能看看电视、玩玩电脑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忙碌的学习压力下,身处水泥森林里的孩子,想要亲近自然,想要到处撒欢,很难。

    抚养方式改变:过度保护的孩子更脆弱

    除了体质下降,我们还必须看到,糖尿病、心脏病、骨质疏松等成年人容易出现的疾病开始在中小学生身上出现。

    沈庆伟介绍,“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学生在学校受伤的事件。我们发现,由于缺少运动、挑食等原因造成孩子出现骨质疏松、糖尿病高发。在学校里,两个孩子不小心撞在一起,可能就会发生骨折了。在一些高校甚至发生学生跑步猝死事件。”

    这些问题的出现,和他们从小的饮食习惯和抚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如今,大多数学龄前儿童是由祖辈帮助抚养。隔代抚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情况。为了避免孩子受伤,老人往往阻止孩子进行正常的探索和学习。而挑食也容易发生在隔代抚养过程中。

    在2011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报告中,专家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以过度保护为特征的隔代教养方式,剥夺了促进青少年儿童自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运动刺激;网络时代,以久坐不动为特征的静态休闲方式,阻碍了青少年获得持久的、足够的运动乐趣并以此为基础的经常性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体育,陷入现实困境

    在家庭生活中缺乏锻炼的孩子们,学校体育教育成为他们接触体育活动的最佳机会。但是这里的情况如何呢?

    “现在孩子体质都不好,在一些对抗激烈的活动中,很容易发生意外。而一旦发生意外,家长往往不依不饶。所以我们学校也不敢开展危险系数高的活动。”一位不愿具名的小学校长坦言体育教育在学校的无奈。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程简化为学习体操、跑步等个体性活动,而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以及跳山羊、单双杠等危险系数高的活动根本不开展。该校长表示,大家都知道学生们需要足够的体育锻炼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只能采取保守方法。“我们承担不起孩子出现意外的后果。”

    沈庆伟证实了这一说法。她介绍,最近我市一所中学的一名学生在体育课跑步中和另一名学生相撞,造成了骨折。虽然学校通过意外伤害保险赔付了1万多元,但是家长再次提出10多万元的赔偿要求,学校根本无力承担。

    对于学校来说,还存在另一个困难——专职体育教师短缺。新课程改革后,体育课时大幅度增加,但是专职体育教师增加不多。我市一所小学,每周体育课总量有183节,按照每名教师每周14节课的工作量,需要15名教师,但是目前只有8名专职体育教师,只能抽调其他学科老师带体育,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除了学校不敢让学生激烈运动,家长不愿让学生参加运动也是影响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在中学,学校召集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往往受到来自家长的反对。“孩子们很喜欢参加活动,这既是锻炼,也是放松,而且在活动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但是经常会有家长来和老师请假,担心参加活动耽误孩子学习。”沈庆伟表示,来自家长的阻力成为她工作的一大困难,“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家长也是无奈的选择”。

    “虽然有压力,但是学校必须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全体育课。这几年的阳光体育活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沈庆伟很高兴地说:“体育成绩记入中考总分后,学校和家长督促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连续三年,我市学生的体育成绩合格率都在85%以上。让学生有个健康的身体是他们一生发展的基础。”(记者 岳娟红)

编辑:张良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神池县虎鼻中心学校 特此声明。